大乘妙法蓮華經淺釋《70 》
F4. 時眾驚疑
爾時四眾,見大寶塔住在空中,又聞塔中所出音聲,皆得法喜,怪未曾有,從座而起,恭敬合掌,卻住一面。
「爾時四眾,見大寶塔住在空中」:就當爾之時,當大眾聽見這座多寶佛塔出大音聲,讚歎釋迦牟尼佛這個時候,這四眾弟子都看見大寶塔住在空中。
我們這個寶塔都是在地上,為什麼多寶如來的寶塔在空中呢?這空中現出一個寶塔來,寶塔要有基礎,怎麼會停在虛空中呢?這現在有很好的證明。你看人造衛星就可以在虛空裏頭那軌道上飛來飛去,又有太空站可以停在太空那兒。你們想一想,人的力量都尚且可以做到這種微妙的境界,何況佛法呢?這佛法是更微妙不可思議的。這座寶塔停在虛空中,這也等於一個太空站一樣的。我們現在是太空時代,可以把飛機放在太空站那個地方,然後再飛到第二個世界去,這都不出奇的。所以這座寶塔在虛空裏頭,這一點也都不出奇!寶塔住在空中,這有一種表法,表示什麼呢?表示「無所住」,就是「無所執著」。寶塔雖然住在虛空,虛空裏本來是虛空,怎麼可以住呢?這就是令人不要執著,無所著住。
「又聞塔中所出音聲」:四眾弟子又聽見從這寶塔裏邊,發出微妙的大音聲。「皆得法喜,怪未曾有」:這所有的四眾弟子在這時候,都得到法喜充滿;就是聞到這個法,生出歡喜心,就把憂愁都忘了。難怪你打這個妄想,說寶塔怎麼能會停住在虛空裏呢?當時這四眾弟子都是很奇怪的:「啊!這太奇怪了!怎麼寶塔會停在虛空裏頭呢?從來都沒有的。」「從座而起,恭敬合掌」:這四眾弟子本來都在那兒坐著,現在大家都站起來了,而且恭敬合起掌來,這身也恭敬、心也恭敬。「卻住一面」:卻,就是「退」;從他們座位退到一邊去。為什麼他們站起來,又退到一邊?這他們現在是有所懷疑、有不明白的地方,怪未曾有,想要請釋迦牟尼佛給答覆這個問題。
四眾弟子,就是比丘、比丘尼、優婆塞、優婆夷。
什麼叫「比丘」?比丘有三種的意思,所以不把它翻譯過來,還是仍然用這個梵語。翻譯過來的意思,就是「乞士、怖魔、破惡」。
(一)乞士──就是「上乞法於諸佛,以養法身;下乞食於眾生,以滋慧命」。這個乞士,他要平等來乞食;乞食有什麼好處呢?乞食,是給眾生有種福的機會。眾生應該供養三寶,才能得到這種福德;如果不供養三寶,他就福薄了;這福報薄,就一天比一天要受苦。那麼有很多人都不懂得供養三寶,所以比丘就要去乞食。這個乞食,對比丘本身來講,一方面減除自己的貪心;對於居士,能生出一種布施供養的心。怎麼說減少自己的貪心呢?他乞食的方法,是「次第乞食,不越貧而從富,不越賤而從貴」,就一個門口挨著一個門口去乞食,不是這一家窮,我就不向他乞食,到那有錢的家裏去乞食;也不是說這一家很微賤,我不向他來乞食,到那個尊貴的家庭去乞食。不是的!要沒有分別心,要平等平等給眾生來種福,這是比丘的一個意思。
(二)怖魔──有人出家修道,這天魔都不高興的;你到這兒來學佛法也一樣的,那魔王都不高興你來學佛法,魔王想盡他的方法,來想叫你不學佛法。你若出家呢?那魔王更不高興了、不歡喜了!為什麼?因為魔王少了一個眷屬。所以當比丘受具足戒,登比丘壇的時候,有三師七證。三師,就是得戒和尚、羯摩和尚、教授和尚;七證,就是有七位尊證來證明你受戒了。這三師七證,就代表十方諸佛傳授佛的戒法。在這時候,戒壇的羯摩和尚問戒子:「你已發菩提心否?」戒子答:「已發菩提心!」又問:「你是大丈夫否?」答:「是大丈夫!」答過這個話之後,地行夜叉就傳報給空行夜叉;空行夜叉就飛到天上去告訴魔王,說:「在人間,現在又有一個眾生某某,他出家了,做比丘了!」魔王一聽這個話,他那宮殿當時就震動了,就好像地震似的;那個宮殿一震動,魔王就生了恐懼心了,這叫「怖魔」。
(三)破惡──破除這一切的煩惱惡。我們人有煩惱,這是與生俱來的;你一生來,就帶來煩惱了,所以降生的時候,就會哭、會發脾氣。現在把煩惱破了它;破了煩惱,就是菩提,就發菩提心了。所以比丘有這三個意思,那麼「多含不翻」;它包含著這三種意思,你如果把它翻譯過來,只有一種意思,所以保留這個「比丘」的名字。
比丘尼,就是出家修道、受具足戒的女人。優婆塞,就是在家的男居士;優婆夷,就是在家的女居士。優婆塞,翻譯為「近事男」,就是親近三寶的一個男人;優婆夷,翻譯為「近事女」,就是親近三寶的一個女人。
F5. 樂說請問
爾時,有菩薩摩訶薩名大樂說,知一切世間天、人、阿修羅等,心之所疑,而白佛言:世尊!以何因緣,有此寶塔從地湧出,又於其中,發是音聲?
「爾時」:在四眾合掌,身心恭敬,卻住一面的時候,「有菩薩摩訶薩名大樂說」:有位菩薩中的大菩薩,他的名字叫什麼呢?叫「大樂說」。這位大樂說大菩薩,他最歡喜說佛法,最歡喜說;大約參加我們這個禪七,他是不受歡迎者。沒有人歡迎他,因為他太歡喜說了;我們這兒都不講話,很少人講話的;不過他如果來,也勉勉強強都可以的。
「知一切世間天、人、阿修羅等,心之所疑,而白佛言」:他知道一切世間的天上的人、人間的人,以及阿修羅等,心裏所懷疑的事情,就代表法會的大眾,向佛請法。於是對佛說,「世尊!以何因緣,有此寶塔從地湧出,又於其中,發是音聲」:世尊!這是個什麼因緣呢?為什麼有這樣一個寶塔,從地湧出來,而現到虛空中?又從寶塔裏邊發出這麼大的微妙音聲,這是什麼道理呀?現在一切天人全都懷疑這件事情。請釋迦牟尼佛、請老師您慈悲,來為我們講一講這種因緣,我們現在都懷疑這件事情!
這個「菩薩摩訶薩」本來講過很多次了,常來聽經的人,都知道這是怎麼樣一個意思。不過有很多沒有聽過經的,我要是不詳細講一講,我相信初聽經的人不會懂,所以再講一講,和方才講「比丘」,一樣的意思。
何謂菩薩?菩者覺也,薩者情也;就是「覺有情」,覺悟一切的有情。又可以說是「有情覺」,有情中的一位覺悟者,也就是眾生裏邊一個開悟的人。
摩訶薩,是大菩薩,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。這一位菩薩,不單是眾生中的覺悟者,而且又能自利利他、行菩薩道。菩薩道,就是只要對人有好處的事他都去做,不管自己怎麼樣;要教化一切眾生、度脫一切眾生,令一切眾生都離苦得樂,所以這叫「大菩薩」。菩薩發心,是為眾生而捨生命,也都願意的。
釋迦牟尼佛在過去生中,行菩薩道的時候,他曾捨生命有一千次;為教化眾生,有眾生不聽教的,他甚至於把生命不要了,也要去度這個眾生、教化這個眾生,所以這是行菩薩道。
菩薩道不是那麼容易行的,你們聽沒有聽過佛的弟子舍利弗發菩薩心,行菩薩道?舍利弗尊者因為聽見釋迦牟尼佛讚歎菩薩,說這菩薩道最高、最妙,這就是成佛的一個道路;他也想要快點成佛,所以他也發心行菩薩道。這舍利弗他最聰明了,在釋迦牟尼佛這些個聲聞弟子裏邊,他是很聰明的,記憶力也非常好;所以他聽見行菩薩道好,他就發願行菩薩道。
發願行菩薩道,就走到路上去,心裏想:「嗯!無論遇到怎麼樣困難的事情,我也一定要做!我也一定要行這個菩薩道!我要學釋迦牟尼佛捨生命的精神!有人向我化緣,無論化什麼東西,我都給他!化我這生命,我也給他!」
正這麼走著,就遇見一個人,他一看!這個男人怎麼一邊走一邊哭呢?很奇怪,他當然是有困難的問題了!我行菩薩道,應該解決他的困難,幫助他。便問:「你這位先生!你這位紳士、Gentleman!你為什麼哭呢?」這個人說:「我這個問題,沒有人可以幫得了我,因為這個太難了!」舍利弗說:「不一定吧?我可以幫助你呀!你向我講一講啦!」這個人說:「你真可以幫助我?我相信你不會幫助我,我和你說也沒有用!」舍利弗說:「無論你怎麼樣困難的事情,我都可以幫忙你!」
這個人說:「我母親有病了,病得沒有藥可治;去看醫生,醫生說我母親這個病,需要活人的眼睛來治。我到藥材店去買活人的眼睛,可是到什麼地方也買不著,沒有賣的!我想買活人的眼睛買不著,那我母親這個病不會好的!」若到現在就可以了,現在你看那眼睛庫,有很多眼睛,可是那個時候沒有。
舍利弗說:「那不要緊,只要一個眼睛嗎?來!我把我的眼睛給你啦!」於是自己拿出一把刀,就把自己的眼睛挖下來一隻。挖下個右眼睛,就給這個人說:「你拿回去給你母親吃了。」這個人拿起一看,說:「啊!我不是要右眼睛,我是要左眼睛。這個右眼睛沒有用!唉!你這眼睛很臭的!」拿起就摔到地下,用腳就給踩碎了。這時舍利弗一看,「哎呀!這個菩薩道真是難行啊!我都是行不了菩薩道了,回去還是修小乘法了!」
你看!舍利弗那麼聰明的人,都行不了菩薩道。他這一說「不行菩薩道了」,和他化緣這個人即刻就踴身虛空,原來是一個天人來試驗他。他那個眼睛本來是挖下了,現在又恢復原狀了。他就好像作夢似的,「這是怎麼一回事?我怎麼把眼睛挖下來了,現在這個眼睛又沒有挖下來?」啊!這原來這是一種境界,這個境界他不認識,所以就不能行菩薩道了。這是這舍利弗認為菩薩道難行。你們各位要行菩薩道的時候,切記不要學舍利弗那樣子!
F6. 如來垂答(分三)
G1. 超答何故湧出 G2. 追答何因有塔 G3. 答何故發是音聲
今G1
爾時,佛告大樂說菩薩:此寶塔中,有如來全身,乃往過去東方無量千萬億阿僧祇世界,國名寶淨,彼中有佛,號曰多寶;其佛行菩薩道時,作大誓願,若我成佛,滅度之後,於十方國土,有說法華經處,我之塔廟為聽是經故,湧現其前,為作證明,讚言善哉。
「爾時,佛告大樂說菩薩」:當爾之時,大樂說菩薩請問佛這個因緣。佛就告訴大樂說菩薩,大樂說菩薩!你問這個因緣,現在我告訴你。「此寶塔中,有如來全身」:在這座寶塔裏邊,有如來的全身。是哪一位佛呢?「乃往過去東方無量千萬億阿僧祇世界,國名寶淨,彼中有佛,號曰多寶」:這位如來在過去世時,這可算不過來那麼多的劫數以前,由我們這個世界向東方來算,有沒有數量,千億、萬億、億億那麼多阿僧祇、那麼多的無量數世界;有個世界,國土的名字就叫寶淨國。在這寶淨國土裏邊,有一位佛的名號是「多寶如來」。「其佛行菩薩道時,作大誓願」:這一位佛在因地沒成佛以前,他修行菩薩道的時候,曾經發了一個最大的誓願。
所以行菩薩道的人都要發願。好像現在我們這果寧、果前、果先,都是行菩薩道呢!他們把這個佛法,我給他們講過,他們又給你們講。這個果修和果逸就不願意了,說:「怎麼沒有說我們兩個人呢?」現在也提一提,果修也是行菩薩道的,但是不要行小乘法;果逸也行菩薩道。你看!女人也不肯後人、也不願意落後!所以給你們講佛法,你們都要注意聽,要特別聽他們講,因為他們所講的,比我所講得更好。的確的,因為我講,是講的中文,翻譯成英文,那就是聽著不太流利;流利,就是很好聽的。在行菩薩道的時候,就要發一個願。你看!我方才想說的話還沒說完呢!都被他們一笑,把我笑得幾幾乎忘了!我告訴你們,果前曾經發過這麼一個願,他說,他願意做畜生去度畜生;所以我說:「現在這鴿子,這都以前發過這個願的。」那麼我就叫他說,你改成「眾生」好了,不要一定說「畜生」。這是在他那個願上,有一點是我給他改的,改了一個「眾生」;這眾生是很多很多的,什麼都可以說是眾生了。所以為什麼要師父?你發願的時候,也給改正一下!
這一位多寶如來做菩薩的時候,發一個大誓願,他發什麼大誓願呢?「若我成佛,滅度之後,於十方國土,有說法華經處」:這個也是有個「我」,不過他這個「我」,不是一個自私的我;是一個布施的我、無我之我。行菩薩道就要「無我」了!因為這一位多寶如來他最歡喜《法華經》。他說《妙法蓮華經》是最妙了!這真是微妙不可思議!我也因為這一部「妙經」,我要發一個「妙願」!我這個妙願是什麼?
他說,我若成佛的時候,等到我圓寂、入涅槃之後,在十方所有的諸佛國土中,只要有演說《法華經》的地方;「我之塔廟為聽是經故,湧現其前,為作證明,讚言善哉」:我入涅槃之後,有人給我造個塔、造個廟;為著聽這一部《法華經》的緣故,我的塔廟從地湧出現於這十方諸佛的道場前,為說《法華經》的這一位佛作證明,又會讚歎說:「真好啦!這是最好了!最好了!現在又有佛在這兒講《法華經》了!我又可以聽《法華經》了!」
多寶如來發這麼一個妙願,所以現在釋迦牟尼佛,距多寶如來有無量無量無量阿僧祇劫這麼遠的時間,說這部《法華經》,他還從地湧出來給作證明。哦!他高興得不得了,讚歎這位佛說:「啊!最好了!再好都沒有了!我又來趕這個法會,聽《法華經》來了!」
G2. 追答何因有塔
彼佛成道已,臨滅度時,於天人大眾中,告諸比丘,我滅度後,欲供養我全身者,應起一大塔。
這位多寶如來在行菩薩道的時候,發這種的願。「彼佛成道已,臨滅度時,於天人大眾中,告諸比丘」:所以,這一位多寶如來成佛之後,將要入涅槃的時候,在天人大眾之中,告訴這一切的比丘。這比丘,就有比丘尼,又有優婆塞、優婆夷。有的人說,多寶如來成佛的時候,沒有說法,所以他發願來護持說《法華經》的這位佛。這個說法,是不一定的,因為在這經文上有「比丘」;這「比丘」,就是他所說法度的這些個比丘。那麼他臨入涅槃的時候,就對一切比丘說,「我滅度後,欲供養我全身者,應起一大塔」:等我入涅槃之後,想要供養我全身的弟子,應該用七寶造成一座大寶塔。
G3. 答何故發是音聲
其佛以神通願力,十方世界,在在處處,若有說法華經者,彼之寶塔皆湧出其前,全身在於塔中,讚言善哉善哉。大樂說!今多寶如來塔,聞說法華經故,從地湧出,讚言善哉善哉。
「其佛以神通願力」:因為這一位多寶如來,吩咐他所有的弟子應該給他造一個大寶塔,所以這位佛以神通的願力──用他這種的不可思議的神通、不可思議的願力。在「十方世界,在在處處」:在十方所有的世界,只要你說出有一個地方,有一個所在。十方,就是東、西、南、北這四方,再加上四隅;四隅就是「東南、西南、東北、西北」;這八方,再加「上方、下方」,這合起來,是十方世界。這十方世界,不是就僅僅這十方世界,每一方世界,又有百千萬億那麼多的世界。在這個百千萬億世界裏邊。
「若有說法華經者,彼之寶塔皆湧出其前」:假設有佛出世,就在那說《法華經》,多寶如來的寶塔,一定會從地湧出,出現在這位佛的前邊。「全身在於塔中,讚言善哉善哉」:這位多寶如來雖然滅度入涅槃這樣久了,可是他的全身還現出來在這座塔裏邊。又從塔中,發出大音聲,讚歎這一位說《法華經》的佛:「太好了!太好了!我現在又遇著世尊說《法華經》!」
「大樂說!今多寶如來塔,聞說法華經故,從地湧出,讚言善哉善哉」:釋迦牟尼佛又叫了一聲,大樂說菩薩!現在多寶如來的佛塔,因為要來聽這《法華經》的緣故,所以從地裏邊湧出來,發出大音聲來讚歎說:「真好!真好!這一次又遇著說《法華經》了!」這個「善哉、善哉」說了兩次,這是讚美之中又讚美。
E2. 分身遠集(分七)
F1. 樂說請見多寶 F2. 佛告分身應集 F3. 樂說請集分身 F4. 如來放光遠召
F5. 諸佛告眾同來 F6. 嚴淨堪忍國界 F7. 與欲開此寶塔
今F1
是時,大樂說菩薩以如來神力故,白佛言:世尊!我等願欲見此佛身。
「是時」:就是在這個時候,「大樂說菩薩以如來神力故,白佛言」:大樂說菩薩代表法會的大眾向佛來請法。這位菩薩在法會上請問佛,怎麼說是如來的神力呢?他怎麼不說是他自己的神力呢?因為在這個法會,一切一切的境界,都是如來威神力的表現;就是這位大樂說菩薩請問這個道理,也是如來的神力加被他,令他有這種的智慧來請問。
大樂說菩薩聽見寶塔裏邊出大音聲來讚歎釋迦牟尼佛,只聞其聲,未見其形──聽見這個佛音聲了,可是沒有看見佛的三十二相、八十種好;所以現在他也就生出一種好奇的心,這也就是如來的神力令他來問的。他所問的,是代表一切的天人來請問佛的,因為一切天人的心有所懷疑:啊!這座寶塔裏邊出這麼大的音聲,是不是在那個地方有麥克風?或者 Radio(收音機)?是不是真正有位佛在那個地方呢?我們現在大家想要看一看這位佛,這一位佛是不是有一種特別的樣子呢?這些個天人都生出一種好奇心和懷疑心,不知道是不是真有佛在那兒。
大樂說菩薩他是很願意說的,於是就請釋迦牟尼佛說給他聽一聽,所以他就對佛說了,「世尊!我等願欲見此佛身」:世尊」!我們大家都願意瞻仰多寶如來,願意看一看出這麼大音聲這一位佛的全身。這好像小孩子聽說家裏來一個賓客,他沒有見著,他說:「啊!我也要看一看,我也要見一見這個貴客!」也就是這個意思。
F2. 佛告分身應集
佛告大樂說菩薩摩訶薩:是多寶佛有深重願,若我寶塔為聽法華經故,出於諸佛前時,其有欲以我身示四眾者,彼佛分身諸佛,在於十方世界說法,盡還集一處,然後我身乃出現耳。大樂說!我分身諸佛,在於十方世界說法者,今應當集。
「佛告大樂說菩薩摩訶薩」:釋迦牟尼佛就告訴大樂說這位大菩薩,「是多寶佛有深重願」:你要看一看多寶佛的全身,可有一件,多寶佛在過去生中,還沒有成佛以前,他又發了一個深重的大願。這個願也是很妙的,他發什麼願呢?
「若我寶塔為聽法華經故,出於諸佛前時」:我這個寶塔,因為前去聽《法華經》的緣故,出現在這位佛前面這個時候;「其有欲以我身示四眾者」:假設有人想見我全身的四眾弟子,
「彼佛分身諸佛,在於十方世界說法,盡還集一處,然後我身乃出現耳」:講說《法華經》的這位佛,他有分身諸佛;分身,就是化身。不單釋迦牟尼佛有千百億萬化身,每一位佛說法,都有千百億萬化身。這時候,講說《法華經》這一位佛,要把他在十方所有的世界去說佛法、教化眾生,這所有的分身諸佛,統統聚集在一處。因為我的願力,願意這一位說《法華經》的佛所化的身,完全都歸回來到一起;盡,是完全;還,是回來;集,是聚集到一處。
所有這位佛的分身,就從十方都回來到一方,這是「萬殊仍歸一本」。所謂「一本散為萬殊,萬殊仍歸一本」;這一位佛,化出無量無邊的佛,無量無邊的佛,又回來成為一位佛。你說這種境界,凡夫是沒有法子知道的;所以叫《妙法蓮華經》,它就特別的妙,妙到人所想像不到的那個地方。等這一位說法的佛所有的分身佛都還集到一處,然後我這個身就出現來了。因為在過去,多寶如來發這種的願力。
「大樂說!我分身諸佛,在於十方世界說法者,今應當集」:釋迦牟尼佛又叫了一聲,大樂說菩薩!你要知道,我現在所分身到十方世界去的一切分身佛,在十方的世界教化眾生、說法,現在應該都回來了,應該都聚集到一起了!
F3. 樂說請集分身
大樂說白佛言:世尊!我等亦願欲見世尊分身諸佛,禮拜供養。
大樂說菩薩聽見釋迦牟尼佛說,這位多寶如來過去所發的這種不可思議的願力,若有人想要看他的全身,必須要在當時說法這一位佛的分身又都還集到一處,然後他的身才現出來。
所以,「大樂說白佛言」:這位大樂說菩薩對釋迦牟尼佛又說,「世尊!我等亦願欲見世尊分身諸佛,禮拜供養」:世尊!我們現在這天上的神和世間的人,和諸大菩薩、四眾弟子,不單願意見多寶如來的全身,我們也願意見一見本師世尊的分身諸佛。所有的在其他世界這些個分身的諸佛,現在能有機會還到一處了,我們可以禮拜、可以供養。
禮拜,禮是頂禮。有的人就說:「拜佛,這是一種迷信。佛像有的用木頭造的,有的佛像又是用泥來造的,或者有的用金子、銀子、銅、鐵來造的,這都是人所造的,人拜它又有什麼用呢?這豈不是迷信嗎?」這並不是迷信,我們人拜佛,第一可以除去我們這個貢高的心,第二能生出一種和柔的心、生出一種恭敬的心;和柔,就是心裏不剛強。
佛成佛,就有人拜佛;佛在沒有成佛以前,也拜其他的佛。釋迦牟尼佛在過去生中做常不輕菩薩,他看見每一個人,就給每一個人叩頭頂禮,他還說:「我不敢輕視爾等,爾等皆當作佛。」說我不敢看輕了你們,你們各位將來都是成佛的;所以等釋迦牟尼佛成佛之後,很多人都拜佛。除非有人不想成佛,那又另當別論。
有人說:「我不想成佛,我想做一個餓鬼,或者做一個畜生。」甚至於有很多人說:「若是做一隻狗,比人還好!你看那狗,有人保護著牠,給牠東西吃,也不要做工。托生做一隻豬,都比做人都好,也不要做工,有人就會給牠吃的。」可是這種想法,未免太「聰明」了!聰明太厲害了,也就是個愚癡,過猶不及。那麼你要想做鬼、做畜生,那就不要拜佛;若想成佛,要怎麼樣呢?就要禮拜佛。所謂「佛前頂禮,罪滅河沙。」你拜一拜佛,無量劫的罪業就都消滅了!這是拜佛的功德,拜佛能滅生死的重罪。你若不拜佛呢?將來你成佛的時候,也沒有人拜你,因為你當初也不拜佛。
好像今天,果寧告訴我,說是參加暑假班的這些個人,有好幾個都不聽教。我說:「那你不要怪這幾個人,不是他不聽教,你當初的時候,也不聽教嘛!所以現在你教人,知道這個滋味了,知道人家不聽教這個事,有一點雖然不一定不願意,但是也不會很歡喜的這個味道。」所以,你們各位來參加這個暑假班的這一些個想要學佛法的人,我希望你們不要不聽話了!你若不聽話,將來你去教化人的時候,人也不聽你的話、也不會聽教的。有人說:「我也不希望教化人,我做一個自了漢算了!」你要是盡想做自了漢,那就沒有什麼可講的囉!若不想做自了漢,就應該要好好的循規蹈矩的。
你拜佛,是拜自性佛;將來你成佛,也是成自性的佛。
談到這供養,這是佛教最要緊的。你要供養三寶──供養佛,供養法,供養僧;佛、法、僧,這是三寶。為什麼我要供養三寶呢?三寶供養我,不是最便宜的事情?你覺得最好,實際上,你是算錯帳!你現在為什麼一切的事情都不如意?因為你沒有供養三寶。你現在為什麼想用錢也沒有錢用──想買一件好衣服也沒有、想住一個好房子也沒有?這都因為你不會供養三寶,所以這福報就一天比一天薄了。你若供養三寶,這福報就一天比一天增加的。
三寶,是世間的良福田,這是種福的一塊田地。所以有這麼兩句話:
泥龍雖不能降雨,祈雨必假泥龍;
凡僧雖不能種福,求福必假凡僧。
那個用泥造的龍,它不會下雨,但是你想要求雨──西方人沒有這種思想,中國人有這種思想,一沒有雨下,就要求雨。求雨到什麼地方去求呢?就到龍王廟那兒,向用泥造的那個龍王去求雨,往往一求就有雨,果然就很靈的;你若不到泥龍那地方求雨,這雨就不來。說是:「求不求,它也會下雨。」你這個說法,好像是很合乎邏輯的;但是你一定知道求不求它也會下雨嗎?你也不知道。你不知道,這你是用一種思想來想像是這樣的;可是想像中的事情,不一定就是真的。
凡僧雖然不能種福,可是你想要求福,必須要在三寶的面前來求福。你看那一些個富貴的人,都是因為前生供養三寶,所得的福報就那麼大;我們今生很貧困,就因為不曉得供養三寶。有人說:「這個道理,我有一點不相信。」你不信,那你來生還是一樣窮!
F4. 如來放光遠召
爾時,佛放白毫一光,即見東方五百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等國土諸佛,彼諸國土,皆以玻瓈為地,寶樹寶衣以為莊嚴,無數千萬億菩薩充滿其中,徧張寶幔,寶網羅上。彼國諸佛,以大妙音而說諸法,及見無量千萬億菩薩徧滿諸國,為眾說法。南西北方,四維上下,白毫相光所照之處,亦復如是。
大樂說菩薩說是我們這些個天、人,不單願意見多寶如來的全身,也願意見本師釋迦牟尼佛所有的分身諸佛,也願意禮拜供養。
「爾時,佛放白毫一光」:在這個時候,釋迦牟尼佛放出一道白毫相光。這個白毫相,是在兩眉中間這個地方,有一種白毫相;這個白毫相一發出來的時候,是很細的,但是它的光就非常光亮。一光,這一道白毫相光。「即見東方五百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等國土諸佛」:即刻照見東方五百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等國土諸佛。照見東方,不是一個國、兩個國,而是有五百萬億這麼多的那由他恆河沙等的諸佛國土。那由他,這是十四個大數目之一;恆河沙也是。五百萬億個那由他和恆河沙這麼多數目,這是很多了。
「彼諸國土,皆以玻瓈為地」:在這五百萬億那由他恆河沙這麼多的諸佛國土,都是以玻瓈為地,不像我們這個娑婆世界,是以瓦石為地、土石為地。在釋迦牟尼佛開這個七寶佛塔之前,「三變土田」,三次變娑婆國土這土田,都給變成瑠璃為地。那麼現在照到東方這五百萬億佛的國土,是以玻瓈為地。玻瓈,就表示「光明的智慧」。
又有「寶樹寶衣以為莊嚴」:這個國土都用寶樹和寶衣來莊嚴。這種寶樹能使令眾生得到清涼、得到保護;寶衣是一種和柔忍辱衣,能使令眾生和柔忍辱。又有「無數千萬億菩薩充滿其中」:有無數千萬億菩薩充滿在這個國土。無數千萬億菩薩,就表示念念的菩提心。「徧張寶幔,寶網羅上」:到處搭著用珠寶所造成的幔帳,上面覆蓋著寶網;寶網,就是一種網羅,就譬喻「修持戒品」。
「彼國諸佛,以大妙音而說諸法」:在東方這五百萬億佛國裏邊,有無量的諸佛,以大妙的音聲來演說一切實相之法。「及見無量千萬億菩薩徧滿諸國,為眾說法」:又看見有無量無數千萬億這麼多的菩薩,也徧滿一切諸佛國土,為大眾來說法。「南西北方,四維上下,白毫相光所照之處,亦復如是」:這東方是這樣子,南方、北方和西方,就是東南、西南、東北、西北,這四維,以及上方、下方,也是同樣的情形。凡是釋迦牟尼佛的白毫相光所照之處,也像這樣子;每一方都有五百萬億那由他恆河沙諸佛國土,有那麼些諸佛、那麼些菩薩,來為眾生說法。佛放白毫相光,為什麼先照東方呢?因為東方是一切的開始。
F5. 諸佛告眾同來
爾時,十方諸佛各告眾菩薩言:善男子!我今應往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所,並供養多寶如來寶塔。
「爾時,十方諸佛各告眾菩薩言」:當爾之時,這所有十方諸佛,就是釋迦牟尼佛所分身的五百萬億那由他恆河沙數諸佛國土的諸佛,每一位佛都告訴他那國家的大菩薩說,「善男子!我今應往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所,並供養多寶如來寶塔」:善男子!我現在這個時機已經成熟了,這個時候到了,所以我應該往娑婆世界去,到釋迦牟尼佛那個地方,並且還要供養多寶如來的寶塔。因為多寶如來在過去發願,他若聽有講《法華經》的地方,他就要現出他的寶塔,去聽《法華經》。那麼現在我們這個十方諸佛,都應該去供養多寶如來這座寶塔。
娑婆,是梵語,此云「堪忍」,就言其眾生堪能忍受這個世界的苦惱。這個世界的苦太多了,有三苦、八苦、無量諸苦。
三苦,就是「苦苦、壞苦、行苦」。怎麼叫「苦苦」呢?就是苦中苦,苦上加苦。好像這個人本來就窮了,沒有衣服穿,住一間破房子;偏偏又遇著下雨、打風,把這房子也給打壞了。本來沒有穿的、沒有吃的,有地方住,這可以說是苦了;這回把房子也給打爛了,衣服也沒有穿、吃也沒有得吃、住也沒有地方住了!衣、食、住這三個大條件,都不能解決了;所以這是苦上加苦,這叫貧窮的困苦。
有的生來富貴,他不苦,豐衣足食,住也住在高樓大廈、很美好的房子;或者著火了,把房子、所有的財產都給燒去了,這叫「壞苦」,壞了。富貴有壞苦,貧窮有困苦;那麼說我也不貧窮、也不太富貴,那我是沒有苦了?你要是沒有苦,那我也沒有苦了!雖然沒有貧窮困苦,也沒有富貴壞苦,免不了「行苦」。
怎麼叫「行苦」呢?由少而壯、由壯而老、由老而死,念念遷流、念念不停,你做不了主,完全是被動的,被人家支配。命運的安排,叫你快點長大,你就長大了;又說你長大了,你就應該老了。哦!你就也很聽話的,就老了;說你現在老了,你就應該死囉!於是也就很聽話的,就死了!比徒弟聽師父話總更聽話。師父叫徒弟說,你不要抽香菸了,他偷偷摸摸去抽一根香菸;說你不可以喝酒,他偷偷摸摸去喝酒;說你不可吃迷魂藥,他或者在佛堂裏邊不方便吃,跑到街上去吃,快點吃完就跑回來。你看!這是真不聽話!
但是你到老了,這個命運的閻羅王說:「哎!你現在老了,你就該死了囉!快點來囉!」於是乎他乖乖的,很聽話的就死了。你看!這就是「行苦」。這是由少而壯、由壯而老、由老而死。老了,要是就那麼死了,無疾無病,也算不錯的;可惜也不能那麼順利,有的在死以前又有病,或者病三天、五天就死了,那還不錯,沒有什麼大痛苦。有的人就得了個什麼半身不遂病,這一邊的身體聽自己招呼,那一邊就說:「哦!我應該先死了!我一點一點從這邊就開始死!」怎麼死法?就是不聽你話。這個胳膊,你叫它抬起來,它也抬不起來了;你叫這個腿邁步,它也不會邁步了。半身不遂,這半邊身先死;這個死了,想要坐起來也不容易、想要翻一個身也不容易、想要走一步也不容易,你說!這多痛苦啊!這叫「行苦」。這是三苦,其餘還有八苦。
「八苦」就是什麼呢?生苦、老苦、病苦、死苦、愛別離苦、怨憎會苦、求不得苦、五陰熾盛苦。生苦,我們人誰都生過,從父母生出來,但是不知道那時候最苦。其實在小孩子出世的時候非常苦,所以小孩一出世,就說:「苦啊!苦啊!」他叫「苦!」。
生出,就會老,這老的時候,眼睛也花了,看東西看不清楚;耳朵也聾了,聽聲音聽不清楚。人家說:「你吃不吃餅乾啊?」他說:「我不喝茶呀!」人說:「你喝茶不喝茶啊?」他說:「哦!我吃飽了!」說:「你小孩都好嗎?」他說:「哦!我先生早就死囉!」你看!老人就聾得你問他這個,他都答非所問。為什麼?就因為聾,耳朵聽不清楚。你問她這個,她看著你一張嘴,她以為你問她那個;聽不清楚,她就以為自己好聰明,大約他是問我這個,她就答覆你這個了。耳朵聾了、眼睛花了,這還不要緊,最苦惱的,這牙痛;牙也都掉了,吃什麼東西都不香,你說這苦不苦?
病苦,有病的時候,那真苦惱。到死的時候更苦,斷氣那時候更苦;所以說,生來好像「生龜脫殼」似的那麼苦,死的時候像「活牛剝皮」那麼樣苦。愛別離苦,你最愛的這個人,偏偏他要和你分開,這也痛苦。怨憎會苦,你最討厭這個人,他偏偏和你在一起;你越討厭他,他越和你近一點。你說這個人我討厭,我到另外一個地方去,我避開這個人;到另外一個地方,遇著一個比這個還厲害!求不得苦,想求財也不得財、求名也不得名、求利也不得利、求職業也不得職業,求所有你所想要求的,都得不到,這也是一個苦。五陰熾盛苦,就是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,這五陰熾然茂盛,把你支配得顛顛倒倒,這最苦!
留言列表